夏季吃冷饮要适量
(发布时间:2014-08-21 14:03:00 作者:张晓丽 来源:
浩博网)
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镇啤酒或冷冻饮料、吃一根雪糕,便会感觉暑气全消,清凉之意顿上心头。然而,在享受冰镇食物的同时,这些披着冰衣的美食也会给身体带来影响,使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减弱。如何在享受冷饮带来的清凉畅快的同时,保证身体健康呢?这就需要了解一定的相关知识了。

雪糕通常是夏季人们的最爱,但是切记雪糕不可多吃。冰棍、雪糕虽能消热解暑、止渴提神,但过量的食入冰棍、雪糕可损伤胃黏膜,而经常性的冷刺激,又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时间久了还会得胃病。尤其对于患有急慢性肠胃道疾病者,更应少吃或不吃。电视上有很多一些知名雪糕品牌的广告让人看了忍不住流口水,明星的代言更是引发了购买雪糕、冰淇淋的狂潮。但是过多冷饮的摄入,不仅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道受冷刺激后蠕动加快,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且大量冷饮入口后,咽喉黏膜遇冷收缩,抵抗力降低,使潜伏在咽喉部的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等病。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立刻摄入大量的冷饮,认为这样可以“凉个痛快”,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剧烈活动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此时大部分血液在四肢,而胃肠血液较少,如遇到冷的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胃肠道血液更为减少,胃液分泌锐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不宜在饭前或饭后吃冷饮;不宜在吃完热的食物后立刻吃冷饮。冷饮在两餐之间食用较好。饭前吃冷饮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饭后立即吃冷饮,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细菌繁殖,引起肠炎等肠道疾病。此外,冷饮并非人人适宜。婴儿忌食冷饮,幼儿少吃冷饮;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十二指肠/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胆囊炎及长期腹泻、消化不良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较差,吃冷饮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加重病情;龋齿、牙本质过敏患者食用冷饮会诱发牙痛;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大量食用冷饮会突然刺激肠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溢血;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关节炎患者冷刺激可使咽喉部炎症加重或诱发咳嗽,或引起旧病复发;肾病患者食用含有香精、色素、香料等成分的冷饮,会加重肾小球过滤、排毒的负担,同时可使浮肿症状更加严重;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如食用的冷饮中含有较多的糖,可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肥胖患者食用的冷饮中含糖多,会增加肝糖原转化为脂肪,使身体更加肥胖,容易诱发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缺钙患者食用冷饮中的香精、香料、柠檬酸可与体内的钙离子结合,使血中游离的钙减少,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的发育;对于老人来说,则可诱发骨质疏松、骨折、肌肉疼痛及疲劳等;妇女在月经前后及月经期间不宜吃冷饮,以免引起月经紊乱,造成痛经、闭经等病症;夏天爱运动的人不宜喝冷饮,因为锻炼时体内血液大多集中在体表,消化系统暂时处于贫血状态,喝下冷饮,可使血管收缩,加重贫血,对身体健康不利。
此外还应注意所吃的冷饮是否卫生、安全等。吃冷饮以“色清、味美、品鲜”为佳,要认真查看冷饮是否卫生、新鲜。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零下170摄氏度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洁的冷饮,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故没有品牌的汽水或冰棍不可食用。一般的果汁类饮料应没有沉淀,瓶装饮料应该不漏气,开瓶后应有香味。鲜乳为乳白色,乳汁均匀,无沉淀、凝块、杂质,有乳香味。罐头类饮料的铁筒表面不得生锈、漏气或漏液,盖子不应鼓胀,如果敲击罐头时呈鼓音,说明已有细菌繁殖,也不能食用。
随便在市场中的冰柜里拿一种盒装的雪糕品牌,我们便能发现在包装的配料表上印有20多种成分,而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有12种,包括磷脂、聚甘油蓖麻醇酯、食用香精、瓜尔胶等多种成分。在同冰柜内的其它知名品牌的盒装雪糕的包装上也印着十余种食品添加剂。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济南路上多家其他大型超市发现,多款雪糕的配料表上都印有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少的有5、6种食品添加剂,多的甚至达到了14种。有关专家提醒,这些食品添加剂是食用胶和香精、色素等成分。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添加,是可以的,少量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吃的太多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雪糕没什么营养价值,所以夏季解暑的最好方法是喝绿豆汤和白开水。
所以冰淇淋,雪糕之类的少吃为妙。我们要为健康着想。